國外
南韓商用5G在2019年4月上路,是全球最早推出商用5G服務的國家之一,也是目前全球5G用戶最多的國家,但使用者感受不到太大差異。電信專家說,5G的好處消費者很難用智慧機感受到,較大變化在自駕車和智慧城市,同時也缺乏殺手級應用程式,未能吸引用戶。分析師則說,5G訊號不良,是因為南韓5G基地台的覆蓋率不足。
美國在5G網路領域抵制中國華為設備,讓其他通訊設備商如三星、愛利信和Nokia有機會搶佔市場,Nokia有望在2020年於電信業捲土重來。Nokia藉著再度推出自家智慧型手機和經典款手機邁入2020年,該公司也擁有強大的專利組合,且其網路業務有望藉5G普及而大量獲利。
2019 年被視為第五代行動通訊技術(5G)元年,全球主要國家陸續開通 5G 服務,目前爭奪 5G 市場領導地位的國家,包括南韓、中國、美國和日本等科技大國,令 5G 標準必要專利(SEP)的競逐越趨白熱化。根據德國專利資料庫公司 IPlytics 公布的資料,來自中國企業的件數占 34%,南韓排名第二,比重 25.2%,表示中國開始引領全球 5G 技術發展。
由Steve Fambro創立的Aptera Motors專注在電動車的發展,不同的是他們的車不只充電,還可以從太陽獲取能源。Aptera Motors打造的太陽能電動車,優點在於充飽電可行駛1,600公里,這樣的續航力傲視所有市售電動車,或許也可為電動車發展帶來不同方向。
電子科技大廠對於進入電動車市場紛紛退卻,根本原因在於汽車市場為毛利低之紅海戰場。唯有Sony 於2020 年 CES宣布 Vision-S 概念電動車原型,車內車外內建 33 種不同感測器,車內資訊娛樂系統有好幾個寬螢幕顯示器、360 度環場音效、常時連線(always-on connectivity),其中部分技術來自音響大廠博世(Bosch),以及黑莓(BlackBerry)的行動無線通訊技術。此外,Sony 更打造全新設計的電動車平台,來自加拿大汽車零件供應大廠麥格納(Magna)。
迄今電動車電池的價格昂貴,體積大且效率低。GaN和SiC是汽車電子領域的兩項半導體新技術,它們也許可以改變這一切。除了諸如電動汽車和太陽能電池板等經過驗證的應用外,這些設備還為全新的應用打開了大門。
TOYOTA 打造智慧都市(Woven city),將以氫燃料電池作為都市主要能源來源,希望結合AI、電動車、物聯網、共向經濟等。
日本速霸陸 (7270-JP)宣布在 2030 年前,於全球市場的汽車銷售,將有 4 成以上是由油電車 (HV) 及電動車 (EV) 等,採電力驅動的車輛所構成。馬自達 (7261-JP) 也表示到了 2030 年時,他們生產的所有汽車都將電動化。
中興通訊與MTN烏干達在首都坎帕拉舉行題為「Experience the Future Together」的發佈會,聯合發佈了東非地區首個5G SA網絡,並在現場進行了豐富的5G用例演示。
羅姆集團(ROHM)和意法半導體(ST)宣佈,雙方已就羅姆集團旗下的SiCrystal GmbH長期供應碳化矽(SiC)晶圓事宜達成協定,此次兩家公司之間的供應合約可望進一步提升SiC在這些市場領域中的普及。
大型車企正在擴大用於純電動汽車(EV)等的車載電池的採購來源,通過分散採購或自行生產避免電池因需求激增而無法穩定採購的風險,同時也希望降低電池價格。在電池價格與2010年相比下降近9成的背景下,電池企業也加快開發高效率產品,或將推動純電動汽車的普及。
各國電動車產業先驅近年相繼到德國東部設廠,包括中國車用電芯龍頭廠商寧德時代(CATL)、美國電動車先驅特斯拉(Tesla)等,主要因當地有綠電和歐盟補貼等優勢。這個地區正誕生全新的電動車產業鏈。
智慧手機規格持續升級,且全球第五代行動通訊(5G)陸續商轉,多鏡頭、散熱、Mini LED、邊緣運算、CMOS感測元件(CIS)、WiFi 6,以及半導體先進製程帶動的相關商機等七項最值得關注,帶動零組件規格提升、需求強勁成長。
受惠於5G 手機、基地台和網通設備商機今年開始發酵,外界評估 5G 手機今年出貨可超過 2.5 億支,扮演關鍵角色的中國華為持續「去美化」,台灣半導體供應鏈今年可望持續受惠。
華為雖持續受美國打壓,不過歐洲各國表態不會將華為排除在供應商之外,且因多數建設為 Sub 6 頻段,基地台設計難度較毫米波低,在去美化趨勢下,華為將採用台廠零件取代美系廠商,台廠京元電 (2449-TW)、精測 (6510-TW)、矽力 - KY(6415-TW) 等出貨可望搭順風車。
特斯拉上海工廠組裝Model 3電動轎車開始交車、並啟動Model Y電動跨界休旅車的專案,中國政府希望能建立本土化自主供應鏈,並扶植中國本土電動車零件供應商;不過,特斯拉美國母廠仍掌握減速變速和馬達機構、儲能系統等兩大關鍵零配件,台廠可望藉此切入供應,並打入潛在利基市場。
國內
晶圓代工廠世界先進藉由收購格芯新加坡廠,跨入微機電系統晶圓代工市場,同時,世界先進也持續投資佈局新材料領域如氮化鎵 (GaN) ,預計明年小量送樣 GaN 晶圓。董事長方略指出,GaN 應用包括電源、射頻 (RF) 等,目前策略是先做電源,未來再考慮走向射頻。
科技動能與環保節能議題帶動電動車市場興起,各國電動車銷售量與日俱增。在2020世界新車大展中,各大車廠除了發表2020年全新車款外,5G時代來臨與物聯網(IoT)的發展及創新應用備受矚目,相關技術衍生許多創新應用,像是自動駕駛、語音助理、遠端操作、人臉識別、物體偵測等技術,轉變為當今的智慧汽車,可提供更簡易、安全、快速的駕駛體驗。
台灣電路板協會(TPCA)理事長李長明表示,展望2020年受惠於5G高頻高速通訊的帶動,包含PCB的材料、製程、設備,整體供應鏈都將上升,看好5G相關產品持續增加,PCB也會在「質」與「量」上同步成長,預期2020年整體PCB產業產值較今年會持平略為成長。
受惠5G、電動車應用推升,對高頻率、高功率元件需求成長,市場對氮化鎵的討論聲浪再度高漲。由於 5G 技術採用更高的操作頻率,業界看好,GaN 元件將逐步取代橫向擴散金氧半導體 (LDMOS),成為 5G 基地台主流技術;且在手機功率放大器 (PA) 方面,因 GaN 材料具備高頻優勢,未來也可望取代砷化鎵製程,成為市場主流。
全球最大消費性電子展(CES)於2020年1月7日在美國拉斯維加斯揭開序幕,現場展出5G網路、AI人工智慧、自動駕車等技術,吸引來自全球4500個品牌參與。來自台灣的無線充電大廠「富達通科技」亦將參展,展出可應用於5G固定無線接取(FWA)無線電力傳送方案,其最高功率500W無線充電,可達90%以上之優異充電效率,並具有金屬異物、NFC異物偵測功能,為全球可量產的30~500W可自動調節高功率無線充電。
5G 競標大戰總標金已經高達新台幣 1,065.43 億元,而且還在持續增加。5G 第一波釋照自 2019 年 12 月 10 日開始競標,底價訂為 300 億元,由中華電信、遠傳電信、台灣大哥大、亞太電信、台灣之星共 5 大電信業者廝殺角逐。1/7進入競標第20天,標金已直逼 4G 首波競標的「成績」。
「介質濾波器」是幫助通訊基地台濾掉不需要的波段的關鍵元件,5G時代濾波器將從金屬腔體全面轉向陶瓷介質,而陶瓷不具導電性,因此要透過導電漿導電,再加上5G基地台數量是4G基地台的數倍以上,成為導電漿廠新機會,也讓供應鏈大翻盤。
第三代半導體材料SiC(碳化矽)較矽基半導體特性,具寬能隙、擊穿電場強度大、電子飽和移動速度快等多重優勢,此應用將逐漸取代矽基功率元件。
電動車市場快速成長,鴻海、台達電等大型集團積極布局之外,臻鼎、乙盛、貿聯、立凱,以及友達、群創等零組件廠也紛紛卡位,搶搭電動車高度成長的列車。
DIGITIMES Research表示,因應5G時代來臨,手機用射頻前端元件(RFFE)和產業鏈邁向高度整合。為降低耗能並提升效率,5G射頻前端元件帶動三五族半導體製程需求,搭配晶圓級封裝技術,縮小射頻元件體積。
電動車發展是全球趨勢,環境浩劫與能源短缺讓人類轉為使用電動車,以減少碳排放量也降低對石油的依賴。台灣電動機車市場逐年成長,除了政府政策鼓勵外,台灣各地交通道路、電力網路基礎設施完善,使電動車產業有足夠動能發展,本土品牌也開始朝電動車產業轉型。
5G 力拚在今年下半年商轉,而除了一般的通訊服務外,首波的應用聚焦在娛樂、遊戲產業。產業分析師觀察,能否提供較好的使用者體驗將左右 5G 娛樂產業發展的命運;預估台灣 5G 用戶的大幅成長期,會落在 2021 年的上半年。
因5G應用逐漸增加,被動元件產業將重返成長軌跡,預估MLCC(積層陶瓷電容)及R-chip(晶片電阻)將受惠,單支手機、網通設備增量落在10%至15%;還有屬客製化的電感產品及LTCC(低溫共燒陶瓷技術)等需求量將拉升。
WiFi技術新一代IEEE 802.11ax規格,通稱為WiFi 6。隨著5G手機逐漸推廣,在高速傳輸需求帶動下,WiFi 6相關配置需求有望從今年起逐漸增溫放量,聯發科、瑞昱、立積等台廠都將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