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專案

*

::: 科技專案

年度計畫摘要

* *

計畫名稱高值化碳素材料開發與應用技術計畫(2/4)
執行單位材料暨光電研究所
105年經費 85,936千元
105年人力46人年
計畫重點摘要說明105年計畫內容 本年度計畫以「高性能石墨材料技術開發」、「石墨烯材料與應用技術開發」及「奈米碳素機能材料技術開發」為主軸,內容包含: 一、開發(1)高電容量石油系介相負極材料,電容量達350mAh/g及電容量380 mAh/g之複合電極材料;(2) 二維碳/碳複合材料彎曲強度100MPa、彎曲模數30GPa;(3)耐250℃高導熱石墨片之異質接合技術及擴量製程。 二、開發(1)石墨烯轉印製程技術,面積30*30cm2,轉印產率>80%,透光度>90%,片電阻率<200Ω/□;(2)石墨烯散熱膠材技術及擴量製程開發,熱傳導係數≧10W/m·K,年產能>500公斤;(3)石墨烯/銅導電膠技術與擴量製程開發,體積電阻率≦2x10-5Ω-cm,黏度≦50 Pa·s(25℃),線寬≦70μm,年產能>500公斤。 三、開發(1)奈米碳素/POSS/機能碳氫反應耐熱塗層技術;(2)熱衝擊-30~70℃,30週期;(3)熱安定性大於270℃,玻璃轉移溫度(Tg)提昇25 %;(4)具無溶劑、無重金屬環保特性。
105年預期成果
及未來研發成果
之長期效益
一、105年預期成果 (一)105年預期績效指標:專利申請10件,獲得4件,應用2件,論文發表10篇,技術移轉8件,委託及工業服務4件,直接與衍生投資金額達9千萬元。 (二)建立國內技術自主之鋰電池負極材料產業鏈,協助國內廠商跨入碳材負極材料研究、開發與量產。 (三)開發石墨烯量產製程技術及儲能材料應用產品,提升儲能元件性能與延長儲能元件壽命,充分符合綠色能源本意。 (四)建立國內高值化環保碳素機能材料關鍵技術,強化奈米碳素上中下游垂直整合能力,生產奈米碳素耐熱塗層、抗燃、高硬耐磨等機能複合材料,拓展應用至交通運輸、建築及民生材料等領域。 二、未來研發成果之長期效益 (一)建立國內高性能人造石墨以及碳複合負極材料之穩定製程,輔導建立年產100噸負極材料工廠一家、年產2千片複合石墨片工廠一家,用於3C產品負極材料供應、電動車用負極材料。利用低成本之製程技術開發具有高電容量之碳複合材料電極,藉此提升國內相關電池產業上游原料技術,達到與世界接軌之目的。 (二)建立我國石墨烯透明導電膜製程與應用技術,並扶植國內透明導電膜產業深耕化發展,提升應用端產品之性能、價格等國際市場競爭力;同時依導電、散熱等不同應用領域需求開發功能性石墨烯高分子複合材料,將可應用於3C產品散熱、鋰電池熱管理系統、IC封裝導電漿料、鋰電池基座等產品,提昇本土產業競爭力。 (三)提昇國內奈米碳素耐熱塗層、抗燃、高硬耐磨等機能複合材料的產業技術層次,滿足歐盟嚴苛的產品規格,降低開發成本及提昇產能,強化奈米碳素上中下游垂直整合能力,倍增全球市場競爭力,預估協助國內廠商取得1%的市場訂單,直接產值將可達到57億元台幣,有效提昇我國傳統彈性體產業與高分子複材產業的技術與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