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度計畫摘要
 |
|
 |
計畫名稱 | 奈米材料及製程技術開發計畫 | 執行單位 | 材料暨光電研究所 | 98年經費 | 85,956仟元 | 98年人力 | 42人年 | 計畫重點摘要說明 | "98年計畫內容
一、 建立一套實驗級的超臨界流體處理技術,並開發奈米細緻化微孔彈性複材,具連通式泡孔結構及延遲性記憶。
二、 開發奈米碳材高分子複合感測薄膜設計及建立微量毒害氣體偵檢能力與量測技術。
三、 開發光學產業用高/低折射率及表面耐磨等奈米材料。
四、 完成奈米結構光學薄膜理論分析及表面奈米結構成型技術開發。
五、 開發化學氫產氫觸媒,建立產氫觸媒與含氫化合物之反應機制;並以電化學沈積技術開發高熱電優質的奈米線材。 | 98年預期成果 及未來研發成果 之長期效益 | 一、98年預期成果
(一) 98年預期績效指標:專利申請7件,獲得3件,論文發表16篇,技術移轉6件/7,300千元,分包學界12件/7,700仟元,委託及工業服務5件/2,160仟元,直接與衍生投資55,00仟元。
(二) 建立國內第一套超臨界流體處理煤焦瀝青的技術,且所開發之延遲性記憶奈米彈性複材可應用於各種結構之高精密電子製品。
(三) 建立微量有害工業氣體陣列式感測系統及吸附特性氣體關鍵能量,預估年產值1億新台幣。
(四) 有效提昇塑膠光學鍍膜及塑膠光學鏡片之品質,影響光學產業深遠,可創造年產值2億新台幣之效益。
(五) 協助國內光學或電子相關產業由勞力密集的低價位產品轉型到技術層次較高產品。
(六) 提升觸媒的反應性及穩定性,加速國內氫能產業發展與提高競爭力;協助業界從事熱電材料及
(七) 元件生產,開發跨產業之熱電系統產品。
二、未來研發成果之長期效益
(一) 開發細緻化微孔高分子複材,年市場產值超過新台幣2-4億元。
(二) 協助國內廠商掌握精碳產業原物料精煉之自主技術及產品供應鏈,進入國際碳材相關行業,取得5 %以上市場,創造10億台幣以上產值。
(三) 開發智慧型奈米碳材複合薄膜感測器,並增進奈米技術和電子技術的融合,預估年產值可達一億台幣以上。
(四) 開發機能性塑膠光學鍍膜及產品,增加戶外可用性及耐用性,預估產值可增加5億台幣以上。
(五) 開發化學氫產氫觸媒,結合產氫元件,為國內創造百億以上的產值;並以電化學沈積技術開發高熱電優質的奈米線材,估計2015年國內熱管理產業產值達台幣1000億以上。
(六) 開發具奈米結構光學薄膜設計的LED晶片,提昇出光效率,並解決散熱問題,估計直接產值可達到20億台幣以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