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龍園研究園區

龍園簡介

人文景觀

龍潭的三好:
內地俗諺有云:東北有三寶,人蔘、貂皮、烏拉草!而在美麗的寶島台灣~擁有好山好水,地靈人傑的龍潭,也存有三好!
那就是~好清香的茶、好爽口的魚、好滋味的花生軟糖!
人文景觀  示意圖
歷史的淵源:
園區位置在高平村,面積共有42.8公頃,臨接高原、高屏兩村,南沿縣界關西鎮,地名為銅鑼圈;攔腰斷層,地表厚積紅泥,地處清新壯麗,茶野田疇,人文薈萃,素有「茶漁之鄉」美譽的龍潭鄉高平村石崎子,附近居民以客家人為主,是民風純樸的「客家庄」。全村孕育獨特的客家鄉土風貌,除了古樸的客家鄉土之美外,觀光資源極為豐富,鄰近石門水庫、觀光茶園、小人國、石門活魚、六福村、崑崙藥用植物園等,加上台三線便捷的交通,這些休閒設施,也為地方帶動繁榮的景象。
人文景觀  示意圖
文獻的紀要:
高平村位於龍潭鄉銅鑼圈台地的南方,幅員約估8.3平方公里,是龍潭鄉面積最大的一個村。在清朝時代銅鑼圈開墾初期,這裡是淡水縣桃澗堡的行政轄區。日據時代 (1901年) 是屬於桃園廳咸菜硼支廳銅鑼圈區的銅鑼圈庄。民國九年,日本人將龍潭陂區、三坑仔區及銅鑼圈區等三區合併成為龍潭庄,亦即現今龍潭鄉轄區的雛形。在早期,這裡的民眾都認為龍潭地區有一條「山龍」在此地鎮守,而這「山龍」的源頭,就是在高平南隅的丘陵山脈,因此高平村這一帶又稱為「龍源」。本園區設立於此並稱作「龍園」,有連結「龍源」在地情感之意。 高平村境內,包含了銅鑼圈、深窩子、十股寮,粗坑、湳窩口,齊耙棟,牛欄河、柯子崎、石崎子、瓦窯下等地區,這些地區大都是客家先民在此拓墾時的小聚落,他們根據當地的人文演變或特有的地形,地物而加以命名,這些地名已存在多年,且都具有濃厚客家風味的緣由典故,目前還有許多住戶仍沿用這些老地名為門牌地址,令人玩味,亦更能思古懷舊之情,讓人駐足忘返。
人文景觀  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