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技術處科專

年度計畫摘要

* *

計畫名稱奈米材料及製程技術發展第二期計畫
執行單位材料暨光電研究所
101年經費 91,391千元
101年人力45人年
計畫重點摘要說明"101年計畫內容 本年度計畫以「奈米精碳材料及應用技術」及「奈米觸媒材料及應用技術」為主軸,內容包含: 一、開發高導熱碳薄膜及平板材料,應用於3C電子的散熱,碳材之導熱性係數大於400 W/m•k,厚度小於1mm;開發人工石墨所需之冷均壓模具及介相碳微球粉體。 二、開發親水型微泡膠體基質配方技術,微泡膠體基材飽濕性達300wt%以上;開發中空多孔隙開孔型微泡載體成形技術,孔隙小於200nm。 三、開發環保觸媒溶膠材料,研製AgO、TiO2奈米金屬氧化物溶膠及Au、Fe奈米金屬溶膠,粒徑<100 nm。 四、開發奈米薄膜純化氫氣技術,設計高效率奈米觸媒流床,燃料轉換率達85%以上,並完成產氫速率達30SLPM以上之產氫模組設計。
101年預期成果
及未來研發成果
之長期效益
" "一、101年預期成果 (一)101年預期績效指標:專利申請14件,獲得6件,應用3件,論文發表24篇,技術移轉8件,工業服務7件,直接與衍生投資金額達8千萬元。 (二)將煤焦瀝青或石油瀝青製成之高導熱薄膜或平板,運用於電腦散熱元件,取代傳統風扇與熱管的使用,大幅提升3C電子元件散熱性能。 (三)完成親水型微泡膠體基質配方技術開發,相關技術可運用於無毒植栽、油水分離、污水處理、止水與阻水等相關市場。 (四)採用奈米觸媒技術提高廢氣處理觸媒效率,降低觸媒反應溫度,對觸媒及塗料產業將有重大影響及具體效益。 (五)觸媒的反應性及穩定性大幅提升,並解決氫氣供應、運輸、儲放的瓶頸,在結合氫燃料電池後,可開發各式電源供應系統,加速國內氫能產業發展與競爭力。 二、未來研發成果之長期效益 (一)開發高導熱碳材與高強度人工石墨產品,運用於國內3C及LED產業產品之散熱;同時結合國內高溫軸承、耐高溫零配件與放電加工電極業者,共同建立國內碳材產業研發聯盟與技術平台。 (二)利用高保濕微孔的透析功能,可用做精緻農業植栽與美妝、醫療保濕薄膜材料;藉由符合環保規格之抑制燃燒技術開發,可以達到更大的產業效益,預估每年可增加產值2億元以上。 (三)奈米高效能低溫分解觸媒技術可應用於研製低溫工業廢氣處理觸媒及空氣淨化塗料,有助於提昇空氣品質及減低能源消耗,每年對環境保護、空氣淨化、水質淨化與節約能源的貢獻可達到5億元。 (四)固態產氫原料在運輸與儲放的安全性、便利性皆遠高於氫氣瓶,有利於消費者使用意願。以化學產氫模組產生足量氫氣,再藉由燃料電池產生穩定的電力,可長時間、穩定地獲得電力,有利於全電力載具之開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