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度計畫摘要
 |
|
 |
計畫名稱 | 奈米材料及製程技術發展第二期計畫 | 執行單位 | 材料暨光電研究所 | 102年經費 | 79,931千元 | 102年人力 | 44人年 | 計畫重點摘要說明 | "102年計畫內容
本年度計畫以「奈米精碳材料及應用技術」及「奈米觸媒材料及應用技術」為主軸,內容包含:
一、開發高導熱碳材及冷均壓成型技術,碳材之導熱性大於600 W/m•k,厚度小於0.5mm,石墨層間距 d002<0.338nm、石墨晶格堆疊厚度Lc >20nm,人工石墨密度大於1.6g /cm3,運用於LED散熱,提升散熱效率10%以上。
二、開發中空二氧化矽緩釋放技術,奈米孔隙小於100nm;開發緩解透析奈米彈性複材,保濕性達400%;開發透析材料,降解速率提升20%以上。
三、開發低溫廢氣處理觸媒,研製V2O3、WO3等奈米金屬氧化物溶膠,Pd、Co奈米金屬溶膠;開發低溫工業廢氣處理觸媒,反應溫度<200℃;開發汽機車廢氣處理觸媒,提高轉化器效率,降低廢氣(CO)排放量50%。
四、開發高附著性觸媒及高速率產氫模組,設計高效率奈米觸媒流床,燃料轉換率達90%以上,產氫速率達50SLPM以上。 | 102年預期成果 及未來研發成果 之長期效益 | 一、102年預期成果
(一)102年預期績效指標:專利申請12件,獲得5件,應用2件,論文發表22篇,技術移轉11件,工業服務4件,直接與衍生投資金額達9千萬元。
(二)提昇國內產業在碳材料應用產品的開發能力,取代每年從歐美日等國家大量進口人工石墨的現況,徹底解決碳材原物料缺乏的問題。
(三)完成親水型微泡膠體基質配方技術開發,相關技術可運用於無毒植栽、油水分離、污水處理、止水與阻水、研磨清淨材料等相關市場。
(四)開發化學工業與汽機車廢氣處理觸媒,並研製常溫空氣淨化奈米觸媒塗料,預期將有助於空氣品質提昇及能源消耗降低。
(五)開發野外攜帶式電源供應系統、偏遠地區主電力供應系統及全電式載具動力電源系統,加速國內氫能產業發展與競爭力。
二、未來研發成果之長期效益
(一)開發高導熱碳材與高強度人工石墨產品,運用於國內3C及LED產業產品之散熱;同時結合國內高溫軸承、耐高溫零配件與放電加工電極業者,共同建立國內碳材產業研發聯盟與技術平台。
(二)利用高保濕微孔的透析功能,可用做精緻農業植栽與美妝、醫療保濕薄膜材料;藉由符合環保規格之抑制燃燒技術開發,可以達到更大的產業效益,預估每年可增加產值2億元以上。
(三)奈米高效能低溫分解觸媒技術可應用於研製低溫工業廢氣處理觸媒及空氣淨化塗料,有助於提昇空氣品質及減低能源消耗,每年對環境保護、空氣淨化、水質淨化與節約能源的貢獻可達到5億元。
(四)固態產氫原料在運輸與儲放的安全性、便利性皆遠高於氫氣瓶,有利於消費者使用意願。以化學產氫模組產生足量氫氣,再藉由燃料電池產生穩定的電力,可長時間、穩定地獲得電力,有利於全電力載具之開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