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度計畫摘要
 |
|
 |
計畫名稱 | 民生福祉領域工業基礎技術研究計畫 | 執行單位 | 化學研究所 | 102年經費 | 20,636千元 | 102年人力 | 12.2人年 | 計畫重點摘要說明 | "102年計畫內容
本計畫的目的在於投入工業基礎技術,全力推動我國工業基礎技術的深耕發展,本單位分別針對高效率分離純化與混合分散與高效率顯示與照明兩大項工業基礎技術投入研發,計畫項目包括:
一、高效率分離純化與混合分散基礎技術(分項)金屬氮化物純化技術
二、高效率顯示與照明技術基礎技術(分項)無機粉體原子激發光學能量轉換材料設計與合成技術
本年度計畫重點摘要說明如下:
一、金屬氮化物純化技術:建立金屬氮化物置換技術,於高溫氮氣環境下將氧化鋁粉末以碳為置換媒介物去除氧,再用高壓之氮填補空位置換;與建立金屬氮化物純化技術,去除環境碳,並於高氮環境進行置換再純化,以獲得高純度之金屬氮化物,應用於高導熱氮化鋁基板與LED散熱材料。
二、無機粉體原子激發光學能量轉換材料設計與合成技術:進行藍光激發氮化物光學轉換材料配方設計與評估。以無機粉體混合融煉技術,開發多元性氮化物主體,精密摻雜活化/敏化劑,評估混合融煉技術氧化程度的控制。 | 102年預期成果 及未來研發成果 之長期效益 | 一、102年預期成果
(一)預計申請專利2件,專利獲證0件、論文(期刊、研討會)3篇及研究技術報告2篇,技術移轉3件。
(二) 建立高溫恆壓碳熱還原驗證設施與碳熱還原法與除碳純化製作技術,目標:氮化鋁純度90%,碳含量≦250ppm,金屬雜質含量≦400ppm。
(三) 進行藍光激發氮化物光學轉換材料配方設計評估與無機粉體混合融煉技術開發研究,完成粉體中心粒徑<25um,粒徑分布離散度<2,演色性>75,資料庫完成率25%(系統配方)。
二、未來研發成果之長期效益
本計畫預期可開創新興產業、協助產業轉型、全面提升產業競爭力並帶動高值化轉型與跨領域聯結,對產業之重大影響及具體效益說明如下:
(一) 建立無機系分離系統,結合還原、萃取與置入技術,以碳素媒介體進行還原及氧萃取,再進行常壓氮原子進入置換,達到高晶格純度之無機材料,提供我國建立自主化高質化無機原料深耕技術,可廣泛應用於金屬陶瓷產業、特化產業、太陽能與LED產業等。
(二)建立無機粉體原子激發光學能量轉換技術,以創新氮化物配方設計,結合高溫高壓製程,掌握技術缺口之關鍵技術,進行專利突圍,扶植國內LED產業自主深耕化發展,量產後之市場規模可達新台幣10億元以上。以藍光激發光學轉換材料為技術基礎,未來可延伸佈局至紫外、近紫外激發光學轉換材料。高溫高壓製程技術可廣泛運用於各類高溫結構材料,影響遍及現有無機材料產業,協助輔導我國傳統無機材料產業技術升級,預期量產後可增加無機粉體原料附加價值40%以上,如高純度金屬氮化物粉體可增值達3000~4000元/kg,其附加價值率可達60%以上。預期影響未來國內約新台幣700億元之高功率電子元件、LED照明、半導體封裝等材料市場。
" |
|